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郑州玄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名优花卉优良品种繁育技术及推广”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情况及经验介绍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1-19 11:21:02



一、基地概述

郑州玄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落实科教兴省战略、构建“产学研”联盟的重大举措,是郑州大学“产学研”联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平台,并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郑州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推进与完善“产学研”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郑州玄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落户在郑州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内;主要研发农业生物高新技术产品,包括农业作物、蔬菜和花卉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公司不仅依靠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提供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同时又与科研创新实力强的郑州大学保持长期合作,在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取得成绩。公司研发团队包括6名郑州大学在读生物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组成公司研发团体的主力军,其中多位主持过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并获得郑州大学“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河南省“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荣誉。

郑州玄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仅依靠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提供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同时又与科研创新实力强的郑州大学保持长期合作,在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取得成绩。

二、联合培养举措

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新实践基地导师聘任:胡骁飞、郝慧芳、王方雨、卢青侠、刘运超、邢广旭、张晓伟、吴政卿、史宣杰、刘红彦、铁双贵、刘金栋、王永红、匡三傲、刘冰许、李建正、李星、徐进、白仲虎、朱国珍、孙卫东、李学明、王云龙、陈小科、董彩文、古勤生、曹尚银、马双武、俞宏、王松喜、杨刚、别龙玉、刘二福、陈国利、郑立运、高峰、杨小昂37位基地聘任导师。

2014年与郑州大学史团省教授合作申请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项目名称:名优花卉的引种和推广)获得扶持资金15万,项目总投资80万。该项目有郑州大学和郑州玄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进行开发和研究,由郑州大学史团省教授带领的研究生科研团队和本科生创新实验团队协助,是以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玄弘公司研发部共同作为平台,为学生的研究和创新工作提供优良的条件、技术支持、指导和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基地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

基地导师直接指导研究生实验、实践活动,从研究方案设置、技术路线设计,以及实验结果分析、论文写作等全方位指导。刚进入基地的学生多为应届毕业生读研,在此之前对工业过程不十分了解,十分缺乏对工业和产业问题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基地的所有学生都安排了一段工业岗位的实习,根据情况不同有所差异,一般为2个月左右,包括在车间岗位轮换和在研发中心实习。

为兼顾不同来源项目的需要,基地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上培养上主要采取了2种模式。一种是企业提出的生产难题,主要研究工作在基地进行,兼职导师指导的更多一些。这类项目紧扣企业需求和痛点,非常受企业支持。另一类是长期性产业共性问题项目或其他企业委托项目以及学生通过实习和学习自主提出的探索性课题,主要在联合实验室进行。

四、基地建设形成的特色及示范性经验

基地在建立伊始,就秉承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体制改革”的初衷,精心设计、逐步推进,力求建立一个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经过与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本基地已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特色:充分发挥郑州大学的学科和研究优势,利用基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力量,把生物学、生态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通过实验得以提高。把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实践,服务于合作单位,同时为合作单位培训技术人才;基地已成为合作交流的新平台。

1构建了合理的基地管理和运行模式。研究生在基地工作和学习期间,双方导师采取不定期电话、面对面沟通,以及时发现并尽快解决问题,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

2开创了高校与自然保护区合作的新途径。生态学研究需要野外样地,保护区资源保护需要理论和技术支撑,双方共赢的合作才有生命力和发展后劲。

创新基地的建设就是在充分重视实践、切实加强实践的指导思想下,集中力量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支持,通过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实践机会。在基地的建设中,我们根据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实际,提出了“自主实践、有效指导、共建共管”的建设思路。

“自主实践”是基地的宗旨

在基地的建设中,无论是培育平台的研究型教学还是研究平台的科研训练都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和支持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设计,让他们通过研究型的学习和实践,经受解决问题中的磨炼,体会成功中的顿悟,从而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创新技能。坚持“自主实践”的宗旨,也使基地的建设既区别于导师的专业实验室,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实验室,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

“有效指导”是基地的指导和咨询机制

从配备师资、加强管理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基底导师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接受挑战,协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学生实践的创新质量,从而获得更有效的创新体验,使基地提供的条件和环境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共建共管”是基地的管理机制

基地的建设总体上是采用校院共建、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但是在具体的项目中又会根据各自的优势和职责,科学分工,明确责任,相互配合。在项目规划、资金投入、过程建设等方面吸引多方投入,鼓励相互参与,以使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兼顾学校和学院的利益,实现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为保证基地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所注意加强和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的沟通,确保培养出的学生符合培养方案要求。

五、典型案例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已成为高校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互动的一种很好模式。

基地建设中的特色及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双方根据合作单位的生产任务和科研情况,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出发,设置培养课程。在工程硕士培养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工程硕士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聘一些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计划课程的主讲外,还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不但讲授工程领域的实用知识、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还讲授企业经营、市场发展和企业管理的方法。

2、资金投入渠道的多样化。基地建设所需的经费采取多方筹措的方式进行投入。 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合作双方在基地建设上均投入相当量的资金。双方不但通过申请国家、省、市等纵向科研项目筹措资金,还可通过技术转让、成果产业化、合作研究获得其他企业的资金投入。在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运转过程中,企业是基地的最大投资者,也是基地建设的最大受益者。